查看原文
其他

超加工食品让你发胖;口香糖增白剂致肠癌;每天1个鸡蛋不会引起中风 | 知几文献速递Vol.13

Nexbrio 知几未来研究院 2022-01-16

知几文献速递是一个周更栏目,分享一周内与人体微生态相关的前沿新闻


1)Cell子刊:超加工饮食导致热量摄入过量、体重增加

Ultra-Processed Diets Cause Excess Calorie Intake and Weight Gain: An Inpatient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of Ad Libitum Food Intake

Cell Metabolism(2019)

https://doi.org/10.1016/j.cmet.2019.05.008


一项发表于《Cell Metabolism》的随机对照实验显示:吃“超加工食物”的人,会吃进更多热量、增加更多体重。


在这项研究中,20名健康的成年志愿者(10男10女)连续在NIH的临床中心呆28天。随机进入超加工食品组/低加工食品组,两周后轮换。

实验严格控制了两组食物相同的卡路里、能量密度、糖、盐、纤维总量,志愿者可以随心所欲地吃/不吃。结果显示:超加工食物组的人会每天多吃508卡——2周后,平均增重0.9公斤。


此外,两组志愿者的进食速度也有差异。食用超加工食品时,志愿者的平均进食量约为37g,每分钟摄入近50卡。但当他们吃未加工的食物时,平均每分钟只有30g和32卡。


什么是“超加工食物”,是由NOVA分类系统来定义的。


这个系统将食品和饮料分为四类:(1)未加工或最低加工食品(2)加工烹饪原料(3)加工食品(4)超加工食品。


“超级加工食物”并非食物的“变体”,它们由工业原料制成,(几乎)不含完整食物。根据其性质,它们是不健康的,应该尽量避免。

(https://worldnutritionjournal.org/index.php/wn/article/view/5/4)


举个例子:

  • 超加工食物组菜单:牛角包、香肠、奶酪汉堡薯条、桃子罐头、烤花生、苹果酱

  • 低加工食物组菜单:鸡肉谷物苹果沙拉、嫩烤牛肉配大麦菠菜;坚果、水果


值得注意的是,超加工组的碳水和脂肪摄入都增加了,但蛋白质却没有。


研究人员认为这或许可以用“蛋白质杠杆假设”来解释——人们在吃超加工食物时,机体为了保证蛋白质摄入而增加进食


这是第一个证明因果关系的研究,即:超加工食品会导致人们摄入过多的卡路里并增加体重,且体重变化与能量摄入高度相关。它表明,限制超加工食品的消费可能是预防和治疗肥胖的有效策略。


不过,准备低加工食品,需要更多的钱和时间。研究人员同时表示,仅仅告诉人们该吃什么,对那些没有改善饮食途径的人来说可能是无效的。



2)口香糖、蛋糕中的“增白剂”可影响肠道菌群,在小鼠中引发肠病

Impact of the food additive titanium dioxide (E171) on gut microbiota-host interaction

Frontiers in Nutrition(2019)

DOI: 10.3389/fnut.2019.00057


E171是一种食/药品增白剂,也称二氧化钛、钛白粉,在口香糖、蛋黄酱、蛋糕、固体饮料、果冻、面粉等900多种食物中被广泛使用。


近日,《营养学前沿》杂志上的一则研究显示,吃含有E171的食物,会影响肠道微生物群,并在小鼠中引发炎症性肠病和结直肠癌。


研究人员给小鼠口服含有E171的饮用水,持续3-4周,然后观察小鼠结肠和小肠微生物群组成和功能、上皮功能和粘膜炎症的影响。


他们发现,虽然E171对肠道微生物群的组成没什么影响,但可以改变肠道细菌的代谢物(醋酸盐和TMA)促进生物膜(附着在结肠上皮,与结直肠癌有关)的形成;损害肠道内稳态,如隐窝长度减少、CD8+T细胞浸润、巨噬细胞增多以及炎性细胞因子表达增加。



TiO2对肠道细菌代谢物的影响


实验中使用了两类剂量。这种损害在50 mg TiO2/kg bw/day(极端剂量时最为明显,但在2 mg和10 mg TiO2/kg bw/day(生理剂量)时仍然显著。


在极端剂量下,研究人员也观察到了SCFA产量的降低。这可能对健康有更深远的影响,因为乙酸盐(SCFA)已被证明可以预防结肠炎、结直肠癌、食物过敏、哮喘和1型糖尿病。


我们的研究表明,E171与肠道细菌相互作用,损害了细菌的某些功能,这可能导致炎症性肠病和结直肠癌。食品管理部门应该更好地监管E171的使用”,作者之一、悉尼大学副教授Laurence Macia说。


TiO2促进结肠炎症


人们每天到底会吃进多少增白剂?文章中给出一组统计数据:


“成年人的E171暴露量大概是0.7-5.9 mg/kg bw/day;儿童的暴露量更大,极端情况下可达到32.4 mg/kg bw/day。”


目前,E171在中国是合法的。我国的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》规定了它在不同情况下的使用上限。


随着越来越多的研究指出E171的潜在风险,作为普通消费者,最好也尽力避免消费含有E171的食物,毕竟它没有任何营养,也存在健康风险



3)BMJ子刊:调节肠道菌群可缓解焦虑症,但益生菌的效果不如饮食

Effects of regulating intestinal microbiota on anxiety symptoms: A systematic review

General Psychiatry(2019)

DOI: 10.1136/gpsych-2019-100056


已经有许多基础研究表明,肠道菌群可以通过肠-脑轴调节大脑功能。


最近,BMJ子刊《General Psychiatry》发表了来自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团队的一篇研究。


他们做了一项纳入21篇文章、涉及1503人的系统性分析,回顾既往研究中调节肠道菌群,改善焦虑症的证据情况。

在这21篇研究中,半数以上(11个)研究表明,调节肠道菌群的方法,对于改善焦虑症是有效的。


我们已经知道,调节肠道菌群的方法主要是益生菌、饮食。


在这21个研究中,有14个选择了益生菌(单一或者混合)


  • 单一益生菌干预(4项研究),大部分为益生菌为乳酸菌;

  • 2项研究采用2种益生菌混合物:瑞士乳酸菌和长型双歧杆菌混合物;

  • 5项研究使用至少3种益生菌混合物:乳酸菌、链球菌、双歧杆菌等。


6个选择了非益生菌干预。包括低FODMAP饮食、短链果寡糖(scFOS)、使用反式半乳糖混合物、补充抗性糊精等等。


值得注意的是,结果表明,非益生菌干预(86%)比益生菌干预(36%)更加有效。另外,在所有干预中,只有4项研究报告了轻微的不良反应,比如口干和腹泻。


研究人员得出的结论是,膳食结构调整的效果优于益生菌补充剂。


这提示临床医生,未来在焦虑症的辅助治疗手段中,可以更多关注非益生菌的方式来调节肠道菌群,或者将益生菌和非益生菌手段结合起来,可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。



4)生命早期接触尼古丁,可导致神经元改变,增加尼古丁成瘾性

Neonatal nicotine exposure primes midbrain neurons to a dopaminergic phenotype and increases adult drug consumption

Biological Psychiatry(2019)

DOI: 10.1016/j.biopsych.2019.04.019


来自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医学院的团队发现,在生命早期接触尼古丁(通过母亲哺乳传递),可导致小鼠神经系统的长久改变。


论文第一作者、Dulcis实验室的博士后研究员Benedetto Romoli说,当在生命早期接触到尼古丁等外来药物,它们会诱导机体产生“分子记忆”,并引起一种神经可塑性。


这种可塑性的后果,具体来讲是:


若长大后再次接触到尼古丁,小鼠的大脑腹侧标记区(VTA)的神经元数量会增加。这些神经元表现出与其他神经元不同的生物化学特征,包括对尼古丁更大的接受度和成瘾性。

新生儿尼古丁暴露,会改变成人期VTA神经元的活动


“我们发现,当同一只动物成年后暴露在尼古丁中时,部分‘启动’谷氨酸能的神经元开始表达产多巴胺所需的基因。而多巴胺会产生增强的奖励反应,进而导致对尼古丁偏好的增加”,研究人员表示。


先前已有研究表明,母亲吸烟、或是在婴儿期接触尼古丁,会导致儿童行为改变、长大后吸毒倾向增加。


联合作者Davide Dulcis表示,他们还将继续探究酒精、大麻和阿片类药物是否也会引起类似的反应,以及这种神经递质可塑性是不是可逆的。



5)迄今最大规模样本研究证实:2型糖尿病可引发多种癌症

Cancer risk among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: A real-world study in Shanghai, China

Journal of Diabetes(2019)

DOI: 10.1111/1753-0407.12926


近日,《Journal of Diabetes》刊登了一项上海瑞金医院团队的研究成果,证实2型糖尿病与11种男性癌症、13种女性癌症风险增加有关。


这是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、2型糖尿病与癌症风险之间关系的研究,涉及410191例2型糖尿病(T2D)患者。


在随访期间,团队共鉴定出新诊断癌症8485例,男女癌症标准化发病率分别为1.34和1.62


在T2D男性中:

  • 前列腺癌(患病率最高)、血液癌(白血病、淋巴瘤)、皮肤癌、甲状腺癌、肾脏癌、肝脏癌、胰腺癌、肺癌、结肠癌和胃癌的风险显著增加;

  • 食管癌的风险显著降低。


在T2D女性中:

  • 鼻咽癌(患病率最高)、肝、食道、甲状腺、肺、胰腺、血液(淋巴瘤、白血病)、子宫、结直肠、乳腺、宫颈和胃癌的风险显著增加;

  • 胆囊癌的风险显著降低。


论文作者之一、瑞金医院上海市内分泌与代谢病研究员崔斌表示,“与一般男女相比,2型糖尿病男女的患癌风险分别高出34%和62%”。


糖尿病是世界上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,全球患病率约为8.5%(4.22亿),而中国约为10.9%(1.48亿,2013年)


这项研究提示我们,定期进行癌症筛查、加强预防保健措施,对于我国广大的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是极有必要的。



6)每天一个鸡蛋,不会增加中风风险

Egg consumption, cholesterol intake, and risk of incident stroke in men: the Kuopio Ischaemic Heart Disease Risk Factor Study

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, 2019; 

DOI: 10.1093/ajcn/nqz066


膳食胆固醇与中风风险之间的关联,一直充满争议。


许多研究发现,饮食中高胆固醇摄入与中风风险增加有关;但也有流行病学研究表明,吃鸡蛋(高胆固醇)和中风风险的降低有关。


最近,一则芬兰的研究表明,中高量膳食胆固醇的摄入,或者每天吃一个鸡蛋,并不会增加中风风险。对于APOE4(载脂蛋白E4)的携带者来说也是这样——APOE4会影响胆固醇代谢,让饮食胆固醇对血清胆固醇水平的影响更大,且这种遗传变异在三分之一的芬兰人中都有。

研究涉及1950名42-60岁男性,其中32%是已知的APOE4携带者。在21年的随访期中,217名男性被诊断为中风(166例缺血性中风,55例出血性中风)。


但经分析后发现,饮食中的胆固醇和鸡蛋的摄入,与中风风险都没有关系,与是否携带APOE4也无关。

在最高控制组中,受试者每天吃一个鸡蛋(200mg胆固醇),且平均每日的胆固醇摄入量为520mg——这说明,如果每日的膳食胆固醇量超过520mg,就已经被在排除在研究之外了。

此外,这则研究的局限性在于样本规模小,且受试者都没有心血管疾病——尤其是,目前心血管病人群是需要限制胆固醇和鸡蛋的摄入量的。

这个结果还需要在更大的样本中得到验证。




本周知几Headline回顾:


1.JAMA子刊:100%纯果汁可能比含糖饮料更危险

一则涉及13440人的队列研究研究指出:含糖饮料增加全因死亡风险,包括100%纯果汁——它甚至比普通的含糖饮料更致命。


数据显示:

  • 每天多摄入一份12盎司(约340毫升,星巴克tall杯的量)含糖饮料,全因死亡率风险增加11%

  • 每天多摄入一份12盎司的果汁,全因死亡率风险增加24%



2.女性肠道微生物成熟早于男性,但中国人除外

美国微生物学会期刊《mSystems》上一项涉及8924名成年人的研究指出,年龄和性别对肠道微生物群的细菌多样性有很大影响。 


针对美国、英国和哥伦比亚样本的分析显示

  • 20-45岁,肠道微生物多样性随年龄增长而变多,直到40岁左右趋于稳定。而在45岁后,二者再无正相关;

  • 女性的微生物群可能比男性更多样化,直至40岁左右逐步稳定下来;此时,两性肠道微生物群达到相同水平。

但在中国组中,生物多样性几乎没有和年龄、性别出现任何关联。





更多往期weekly

【研究速递】湿度低,易感冒;最大儿童FMT研究揭示其真实效果和安全性;膳食脂肪与肥胖和抑郁直接相关 | 知几文献速递Vol.12

【研究速递】防晒霜成分进入血液;Nature发布胖人地图;湿疹和皮肤微生物失调有关| 知几文献速递Vol.11

【研究速递】久坐6h以上死亡风险每小时增加4%;童年龋齿致中年动脉硬化;母乳促进早产儿大脑发育  | 知几文献速递Vol.10

【研究速递】全美召回布洛芬?;微生物参与癌症免疫治疗;常用抗生素的女性更易中风| 知几文献速递Vol.9

【研究速递】复活死亡大脑;性行为改变微生物组;大陆首例试管婴儿产子;世界首例3D打印完整心脏 | 知几文献速递Vol.8


👇👇👇点击阅读原文,了解更多人体微生态研究。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